立法名家讲坛|李林: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6-25

图片

     2025年4月1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林教授担任主讲人为“立法名家讲坛”贡献了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题的精彩讲座。

     “立法名家讲坛”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庆八十周年系列活动”由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浙江省法制研究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本次讲座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小礼堂举行,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立法研究院副院长郑磊教授主持。

     讲座从四个方面娓娓道来,讲座开篇,李林老师首先阐述了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三个研究层面,也可视为“三管齐下”的方法论。他强调,法学学术研究应兼具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既要能与学术领域的世界同行对话,又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指出‌学术研究‌重在“十年磨一剑”,甚至可能需要突破学科壁垒、构建贯通文史哲的宏观视野;‌与之相对,理论研究则应‌注重时效性,聚焦“真问题、大问题、难问题”,但法学学术研究和法学理论研究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法学学术研究是理论研究基础和前提,法学理论研究是学术研究的应用和拓展;而应用对策研究则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和见效快等特点,做好这类研究需要精准把握 “三点一线”原则,即同时做到明确“正确的问题”、抓住“正确的时间”和采取“正确的方法”。其后,作为对上述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指引,李林老师还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话语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话语体系的具体特征。他强调,学者应了解两种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并在研究中注重两者的区分与关联。

     随后,李林老师还就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将“共同特征”概括成八个方面,包括坚持民主自由、坚持人民主权、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尊重保障人权、坚持制约监督公权、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实现良法善治和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进而分别详细阐释了各个方面的具体内涵。

      接着,李林老师分析了法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他首先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介绍了其基本逻辑;其次阐释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路径和发展;接着,李林老师介绍了我国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和为之添加定语的四个参照系,以及构建我国法治道路的技术特征,还有我国法治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多个理论体现;此外,教授还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法治实践所具有的独特性。

     最后,李林老师介绍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当思考研究的若干问题。

     在互动环节,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胡敏洁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沈广明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付彦淇老师、浙江农林大学刘辉老师先后提出了“法治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在国内有共识,如何构建一套能让西方国家理解且认同的话语体系”“尊重和保证人权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注意语境下如何安置数字人权”等问题,李林老师逐一认真予以回应。本次立法名家讲坛在满堂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