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育
28
2023-02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备案审查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座谈会
2月28日《法治日报》刊发题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备案审查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座谈会:高校备案审查格局已初步形成》的文章聚焦各高校备案审查研究与教学工作全文如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备案审查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座谈会。会议主题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探讨备案审查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推动构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依托、以备案审查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宪法监督制度理论体系。受法工委委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省法制研究所、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承办本次会议。制图/李晓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梁鹰在致辞中指出,备案审查进入更加完备的新阶段,需要总结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作为根植于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备案审查有别于西方的违宪审查制度,需要本土理论支撑。因此,要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理论体系构建,支撑备案审查制度发展行稳致远。座谈会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郑磊以“备案审查专题课程、专题研究机构基本情况调研”和“审查标准委托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为题,报告了法工委委托的调研工作情况和研究课题情况。有关法学院校、研究机构负责同志和专家分别就所在高校备案审查教学、研究成果、机构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报告交流。目前,以专题课程为核心、以相关课程为储备,各有侧重、各具风格的高校备案审查课程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根据初步调研,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备案审查专题课程已开设3门。2021年3月,浙江大学率先开设《备案审查案例分析》课程;同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备案审查理论与实务》课程,吉林大学开设《立法与备案审查》课程。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也将于近期开设相关课程。在研究机构设置方面,全国高校设立备案审查专题研究机构有3家,分别是2019年9月成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2021年8月成立的华南师范大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研究中心以及早于2018年成立的华南理工大学党内法规和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本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来源: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记者:朱宁宁原文链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30228/Articel05005GN.htm
06
2022-12
新闻|立法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杭召开
2022年12月4日,由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以下简称“立法研究院”)主办的浙江大学立法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杭召开。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景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沈国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会长、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教授吴玉章,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立法与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王保民,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教授、立法研究所所长朱继萍,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立法学科负责人高秦伟,以及浙江大学立法学科点的导师组成员等。浙江大学立法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学研究处处长、立法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春燕主持。首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立法研究院院长胡铭教授为本次交流会作了致辞,胡院长指出,本次会议恰逢国家宪法日,杭州作为五四宪法起草地,与我国立法事业发展有深厚的渊源。如今我们承前志、创新风,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挥下,更应确保立法学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会议集思广益,同各位专家学者保持密切交流,为立法学科以及立法研究院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做出更多贡献。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立法研究院院长胡铭教授致辞紧接着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聘教授、立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葛洪义对浙江大学立法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介绍。他介绍道,2021年浙江大学批准学院设立立法学二级学科,2022 年是立法学科招生首年,学科点进行了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他指出,立法学是一个需求导向性的学科,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立法需求井喷式增长。在推进建设立法学科过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浙江大学及光华法学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立法学发展过程中学科基础、学术方向、人才培养三方面的问题,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开展深入讨论。随后,会议进入下一环节,由各位与会嘉宾分享立法学科建设宝贵经验。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聘教授、立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葛洪义致辞冯玉军教授向各位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编写立法学教材时所采用的体例创新,结合对立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编写等方面的认识,他强调要在立法领域中建立特色、系统、权威的“中国立法学”。朱景文教授肯定了立法学科的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立法学在整个法学学科中的定位问题,如何协调好立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至关重要。沈国明教授强调在培养立法学人才时,应当重视公共教育、财政教育。吴玉章教授提出立法学科的建设应关注实质主义思潮对立法工作的影响,平衡体系导向与问题导向之间的关系。王保民教授分享了所在高校立法学科建设的成果,并提出应当仔细考虑立法制度的研究角度,重视立法起草的教学,体现立法的实践性特征。朱继萍教授建议,立法学科的建设需要在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打通本硕博渠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最后,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立法学科的高校,中山大学在立法学科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对此高秦伟教授作了详细的介绍。各位与会嘉宾分享立法学科建设宝贵经验随后,会议进入自由讨论环节,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立法研究院院长助理郑磊教授就如何在课程设置上利用好现有师资、胡铭院长就立法学科招收立法实务人才等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对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立法研究院院长助理郑磊教授总结最后,郑磊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围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立法对象,归纳了立法学科建设的“四梁八柱”,提出了促进立法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对策。郑春燕教授向与会专家表示了感谢,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