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沙龙
立法专题沙龙|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
2024-03-26 15:44:30 来源:admin 访问次数 :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地方力争前列、先行示范的重点创新竞争领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工作,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之道。

2024年1月13日,“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立法沙龙,在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顺利举办。围绕着团队负责起草完成、正在湖州市人大最后审议阶段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湖州条例),以及杭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问题研究,同时结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结题。

本次会议聚焦前沿热点,致力打通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对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有关议题,进行研讨。会议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钭晓东教授召集,来自杭州市生态环境实务条线的西湖分局党组书记高亦良、市局法规处处长安涛、市局环评处处长陈天力、西湖区分局副局长钱英,和来自生态环境法治学术界的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卫星、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晋海、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汪再祥、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寅、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余寅同、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副教授黄秀蓉、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沈百鑫,以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参与文件学习、法条研讨和课题讨论。

1.png


晋海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生态文明》文件)具有制度性、宏观性、广泛性的特点,而《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美丽中国》文件)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沈百鑫将《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进行总体比较,认为《美丽中国》文件增加“美丽中国建设安全”相关,但少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基础法权逻辑,可能是前期宏大构建阻力下的一定回撤,而《美丽中国》文件则给地方立法指明方向及相应空间。余寅同从客体、主体、格局的角度对比两份文件,认为前者内容更为宏观抽象,新文件以“建台账”方式,需要逐步落实,整个立法过程发挥的空间大、要求严。杜寅分析了《美丽中国》的整体结构体例编排,认为新文件并非生态文明意义上的单独考量,而是将生产生活和生态有机结合,还体现了人文关怀。吴卫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并认为杭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问题研究中可注入数字生态文明,发挥杭州特色。汪再祥关注了其他城市的立法动态,对无废城市等有关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黄秀蓉副教授从管理角度入手,法条落地需要管理的配套落实。在立法起草工作的过程中,每阶段任务要及时完成。


3.png

4.png

结合学者们对《美丽中国》文件的理论研讨,杭州市生态环境实践专家从实务视角分析了相应问题。陈天力介绍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政治性、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及理论性。高亦良介绍了生态文明之都的源起,更应当具有政治意义,凝聚着国家、中央、党的意志。钱英认为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立法需要跳出环保,较大范围地吸纳其他各部门工作,同时相关的立法研究应具有创新和前瞻性。安涛认为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立法及问题研究难度很大,需要带着问题去研究,需要组织系列部门参与具体问题调研,以高效推进有针对性、指向性的问题探讨及对策设计。




通过借鉴分析湖州市立法起草工作中的思路和优势以及仍可优化等问题,逐渐厘清杭州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思路、组织领导、内容框架等。在借鉴湖州市条例章节构造基础上,明确杭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的具体研究内容,针对杭州人口密度大、制造业发达,处理问题需更精细化;可对照《美丽中国》文件,落实到具体实践问题;也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研究杭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问题;不仅对标周边的城市,可向全国乃至世界反馈生态文明之都的意旨;也可参考国际上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建设思路;辨析“促进”型和“建设”型条例的区别和结构;充分发挥杭州数字化、智能化等特色;不能仅局限于杭州,应布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杭州都市圈;应将生态的理念更紧密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

会议最后,钭晓东总结认为新颁发的《美丽中国》文件,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提供了较明确有力的指向,相关领域立法实践正处在一种立法政策转型中,需要实现从单独环境要素立法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立法、再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立法的三层次迭代升级。浙江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实践中,可以总结系列先进制度的探索实践,巩固先行先试经验,以杭州湖州等地市为标杆,引领全国城市发展。从城市建设层面,推进生态文明立法,需要进一步发挥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所突破,产出成果。期待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未来提交更完美的答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51号
邮编:310008
联系电话:0571-88273247
浙江立法研究院、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官方微信